瓯剧的表演,唱做并重,以做功见长。如小生可分穷生戏、风雅戏、花戏、箭袍戏、雌雄戏、(童生)戏、胡子戏。在《陈州擂》、《玉麒麝》等剧中,翻扑跌打,一应俱全。小旦有悲、花、泼、癫、唱、武 等六类戏;花旦须兼演刀马旦,有时还要反串武小生,如《哪咤闹海》中的哪咤,是花旦的重头戏。二花兼演武花脸,如:《紫阳观》中杜青,要有“飞腿”、“倒爬”、“水鸡步”、“虎跳”等武功表演。此外,如小生的“麻雀步”;旦脚的“寸步”、“跌步”、“三脚”以及小花的“踢球”、“飞锣”、帽功、扇功等,均有独到之处。由于瓯剧长期活动于农村,表演具有朴素,明快和粗犷的风格。瓯剧的武戏,更具独特风格,吸收民间拳术而成的“打短手”、“手面跟头”,演员赤手空拳,互相搏斗,时翻时跌,动作紧凑。“打台面”中的“上高”、“脱圈”、“衔蛋”等技巧,亦颇惊险。其它如三节棍、梅花棍、对于连环(即“藤牌陈”)等武技,均颇有特色。其他表演特技如《神州擂》的箭,《火焰山》的扇,《北湖州》的叉,《打店》的枷,以及小生的“麻雀步”、旦脚的“寸步”、“跌步”、“三脚步”,青衣的“背尸”等,都具特色。